--
公园深圳之光明篇丨“公园+慢行系统”绘就流动风景线

公园深圳之光明篇丨“公园+慢行系统”绘就流动风景线

来源: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日期: 2022-11-03  【字号:

  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规划先行,建设形成了半城半绿、山海相依的多中心网络组团空间格局,全市约50%的陆域面积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严格管控,24%的重要生境划为自然保护地,拥有各类公园1238个,各类步道2843公里,“千园之城”规模初显。

  2021年9月,按照深圳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是深圳实践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公园城市建设新范式的实际行动。

  为此,我们特设专栏重点展现深圳各区及各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在公园城市规划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深圳市正式设立光明区,光明科学城大战略也正式落定,引领光明区城市功能和城市面貌全面升级。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光明区用“大科学”的新内核,吸引着更多人来到光明、驻扎光明。

  如何为人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更具吸引力的空间环境,光明区规划和城市建设者们从未停止思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先后开展了公园建设发展规划、慢行系统规划等研究,逐步实现公园与城市的连结融合,将一个丰富、有趣、舒适的公园游闲体系呈现在了光明的蓝绿底图上。

  已编辑图片

  未来,市民沿着慢行绿道,便可游遍光明区的各类公园,感受光明流动的风景线。

  规划建成公园279个

  光明以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闻名,老光明农场的历史记忆犹在,新的世界级科学城已在山环水绕间蓄势待发。

  已编辑图片

  光明区资源优势

  光明充分发挥占地60%的生态本底优势,在城市和自然的相互掩映中,规划建成大大小小公园超过279个,包括以山地、森林和田园为主体的自然公园,综合服务与滨水专类等大、中型城市公园以及众多街头巷尾的社区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超过16.85㎡。

  无论是徒步郊游、健身运动、亲子休闲、闲逛小憩、田园牧歌、滨水嘻戏,总有一款公园,能满足光明区的居民、来客休闲游玩的需求。

  超560公里绿道+骑行道

  公园如何连接和游玩?光明通过慢行系统专项规划,构建超过250公里的绿道(碧道)骨架线路,将主要的自然、城市公园蓝绿资源进行全面覆盖,通过逾270公里的城市道路自行车道网络,将公园与城市、社区深度贯穿融合。

  已编辑图片

  光明区骨架绿道网络规划

  在光明的各个角落,市民可以通过慢行系统快速的找到身边的公园;而慢行系统本身,也成为公园游玩的主要线路。沿着慢行系统,一路畅享各式公园,每天打卡不重样,真正感受流动中的景致。

  跟着绿道探寻宝藏公园

  近年来,随着光明区城市建设不断发力,许多宝藏公园相继落地,旧的公园焕发新颜,新的公园等待绽放,辖区公园建设成效显著。沿着规划的主要绿道,可以不断发现惊喜。

  已编辑图片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

  中部绿道:茅洲河碧道和公园群。沿茅洲河干流一路向北,主要为茅洲河两岸碧道。经过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茅洲河的水、城关系得到了长足的改善。沿着河岸边,一路亲水游玩,一路发现新的公园或驿站,领略光明科学城的灵动所在。

  东部绿道:欢乐田园、光明湖、大顶岭绿道、虹桥公园等。光明东部是昔时光明农场的腹地,也是目前光明郊野公园娱乐最为汇聚的区域。沿着翻新的省立绿道5号线(东部绿道主线),由北往南穿越华侨城欢乐田园,眺望深圳最大的水库光明湖,探寻大顶岭绿道的三处网红浮桥,还可沿着绕山而下的红色丝带“虹桥”来到光明城市中心。

  南部绿道:大雁山森林公园、凤凰公园等。南部绿道横跨光明南部大雁山、观澜森林公园等。大雁山森林公园和光明城片区的凤凰公园是近期新落成的公园,藏在不经意处,值得去寻找。

  两明中心:新城公园、红花山公园。新城公园和红花山公园分别位于老光明中心和老公明中心,是两明中心最重要的大型公园,是居民日常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也不断历经翻新,常有惊喜。

  未来开启:科学公园、智慧公园。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以及光明云谷片区是当前科学城建设的前沿阵地。其中,光明中心区城市空间结构整体围绕着科学公园以及周边深圳科技馆、西方美术馆等大型公建布局,科学公园将成为光明中心区的中心;智慧公园则是光明云谷片区的中心“绿链”,串联起云谷片区主要社区。两个公园都已开启建设,未来将有更多的公园等待探索。

  已编辑图片

  大顶岭绿道浮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光明的蓝绿脉搏之间,呼吸城市中的自然,感受大科学城的魅力,跟着百里慢行绿道,游遍百座宝藏公园,正是光明区为谋求民生福祉和安居乐业绘制的最美蓝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