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深圳、模仿深圳、向往深圳
日期: 2025-09-16 来源:
学习深圳、模仿深圳、向往深圳
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和重大意义。
会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向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提问,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深圳的重要使命任务,我们看到《若干措施》把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放在第一条的位置,请问接下来怎么联动深圳高效统筹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
鲍达明秘书长表示,《若干措施》将“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首项任务,也是首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央地联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坚定决心,这也是对深圳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深切期望,这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发展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就您所提的问题,联动深圳高效统筹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树立好大国形象。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湿地公约》框架下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帮助其成员国落实《湿地公约》和相关国际环境条约,尤其是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联合国 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体现了中国高度的全球站位,也体现了大国担当、大国外交的政治承诺。
二是搭建好国际平台。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期又有津巴布韦、苏丹共和国加入了中心,现在意向成员国已经达到20个。作为全球共谋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心还将吸纳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当地社区和私营部门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协同保护网络,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及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重大举措,可以说中国在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和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与香港携手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守护全球候鸟迁飞大通道,创造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共生的成功案例。中心将积极展示深圳成就,向国际社会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争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和引领者。
四是做好深圳赋能。深圳市作为除北京、上海以外,第三个拥有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的城市,充分发挥驻地作用,将中心建设作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在人员、资金、场地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撑保障,为建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心今后将充分发挥国际平台作用,深度赋能深圳城市、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和公益驱动,推动建立蓝碳交易“深圳模式”,助力深圳争创国际湿地城市,特别是在中心成员国中形成一种学习深圳、模仿深圳、向往深圳的氛围,助力深圳成为全球自然生态保护的领导者。
五是加强中心建设。目前,我们中心《成立协定》生效在即,首次理事会会议即将在深圳召开。中心将立足职责使命和工作目标,推动形成更多国际共识与行动,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中心;积极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活动,搭建全球红树林宣传教育合作平台;总结推广全球红树林保护成功案例,建立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体系;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深圳成为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资金枢纽、知识枢纽和行动协调中心。我们期待与深圳继续通力合作,稳步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运行,为深圳、为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红树林和湿地保护的“深圳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关文档: